线材是否真的会对整套音响系统的音质产生影响?这一争论点似乎是HIFI发烧友们永恒的话题。时过境迁,现今的互联网所涵盖的知识与信息量如此庞大,我们所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应该产生改变。从前因无法通过权威机构或组织获取准确信息而产生的争论点,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一查究竟”!本期的影音攻略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HIFI界的真相,请各位HIFI发烧友们就位,知识的大船即将启航!
要谈论线材是否会对音质产生影响,我们首先要明确何为“音质”?
我们在使用各种耳机或音箱设备欣赏音乐时,最常会提到的一个词就是“音质”。比如:“某某某耳机的音质怎么样?”、“某某某音箱的音质怎么样?”,又或者“某个MP3文件的音质怎么样?”。大家在脱口而出这些词汇的同时,又是否思考过,自己口中的“音质”究竟指什么?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所说的话中,“音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那么接下来谈论的一切是不是都无从说起?又或是,若每个人对音质的理解是不同的,那么当我们在一起谈论“音质”时,就必然会出现各种误会,因为我们各自所说的“音质”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
既然这样,那么“音质”是否有官方的,或者说是比较科学的定义呢?答案就在“HIFI”一词中,“HIFI”的全称是“High-Fidelity”,中文意为“高保真”。通常认为,整套音频回放系统中,最终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的“保真度”越高,这个声音的质量就越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质”越好。为了避免使用一个词汇来解释另一个词汇给大家带来的疑惑,我们再展开详细介绍下何为“保真度”。
“保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声音的还原程度高不高。我们都知道,任何从扬声器中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从自然界录制而来的。例如,我们在CD机中放入一张交响乐的CD唱片来欣赏音乐,那么这段悠扬的旋律一定是从某个大型的音乐厅录制而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回到过去,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实际去音乐厅欣赏这场交响乐的盛宴,那么我们在现场所听到的“声音”会和从音箱里听到的一摸一样吗?好了,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就说明你已经理解了何为“保真度”。当我们使用音响设备聆听音乐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越接近原本录制现场的声音,那么这套音响系统的“保真度”就越高,也就是说,它的“音质”越好。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意识到一点。那就是最终被我们听到的“音质”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回放设备。耳机、音箱、功放等等这些音频回放系统设备也只是保证“音质”的其中一环。想要听到优秀的“音质”,是需要从录制声音开始层层把关,经过非常多的工序与流转,最后才能形成良好的听觉体验。
线材是否对回放系统最终展现的“音质”起到作用?
HIFI发烧友们会对线材是否影响音质提出种种疑问,主要是因为线材从整套音响系统中看似只是起到连接作用,并且线材的结构相对扬声器、功放机这些大型设备来讲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人们通常对自己能够快速掌握其构造、一眼能“看懂”的事物比较自信,并对自己的判断结论坚定不移。一旦有人对如此简单的事物作出了超出常理的解释或称其拥有特殊功能时,人们就会对这个新新结论产生非常大的好奇心。这也就是HIFI圈内为何一直有人讨论“线材是否真的对音质有影响”这个问题的原因。
如果你只是享受HIFI发烧友之间茶余饭后对“线材问题”的侃侃而谈,并不是真的对结论感兴趣,那么你大可不必太过于关心“真相”。反之,如果你是真的想了解其中的真相,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你会非常感兴趣。
让我们从线缆传输信号的原理开始讲起。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它们在线缆中传输时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以如今大部分线缆的信号传输技术为例,通常一根金属导线通电后就能传输信号。通过控制金属导线上发送端的“电平值”的高低,就能在导线的另一端“接收端”读取相应的电平值。“电平值”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具体的值,有高有底。这些“值”就是我们需要传输的信号。只要这些“值”在传输中不发生任何变化,那么这些信号就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信号从发送端完美到达了接收端。
但以上只是理想的状态。现实中,由于线缆所使用的材料不同,长度不同,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这些需要被传输的信号会发生“变异”。例如,在发送端向导线中传入的电平信号值是“5”,由于线缆太长,电平信号发生了衰减,接收端接收到的电平信号变成了“4”。当然,信号的“变异”并不是每次都会发生,而是以一定概率随机出现。我们要降低信号出错的概率,就要使用更好的线缆。
结合之前章节讲的“音质”就能知道,我们总是希望线缆在传输信号时尽量地准确,不要改变原始的声音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音质”。但实际情况却是,线缆传输信号时,很难保证信号100%不变。一旦信号发生了“变异”,那么原先的声音内容就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声音的“保真度”下降了,“音质”也就自然下降了。
数字信号线是否会对“音质”产生影响?
近些年来,HIFI发烧友们对线材的争论渐渐集中到了“数字信号线”上。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那就是“数字信号线传送的都是0和1的数字,因此不会对音质产生影响”。通过上一章节的讲解,我们已经了解到,只要是通过金属导线进行信号传输,无论何种信号都有可能发生“变异”。那么,为什么HIFI圈内会出现以上“数字信号线不会影响音质”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这个结论是在对信号传输技术了解不够完全的情况下得出的。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确实比模拟信号的出错概率低很多。让我们从数字信号的原理出发,详细了解下数字信号的优势所在。首先,发送端会向金属导线中输入一个“电平值”,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电平值简单地定义成10个级别,分别是1到10。如果,接收端接收到的电平值是1到5其中的一个,接收端就认为接收到了数字“0”;反之,如果接收端接收到的电平值在6到10的范围内,就认为接收到了数字“1”。这就是数字信号的传输原理。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传输方式的容错率很高。如果传输过程中发生了信号衰减,例如:电平值从4衰减到了2,也不会影响到最终接收到的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仍然是数字“0”。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数字信号不会出错的缘由所在。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数字信号并不是百分之百不会出错的,例如:电平值如果从6衰减到了5,接收端就接收到了错误的数字信号。
综合上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线缆中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时,音质受其影响的概率较大。如果传输的是数字信号,那么音质受影响的概率较小,或者说远远低于模拟信号。
不过,我相信还会有一些人提出一些其他的疑问。例如,有人会疑惑,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都是遵循某个特定协议的,协议本身具有校验特性,会及时发现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数字信号,并要求发送端重新传输这些出错的数字信号。那么,为什么还说数字信号线会对音质产生影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我们知道任何的纠错机制都是有成本开销的,音频数字信号也不例外。设想一下,如果发送端重新传输某个数字信号,是不是会造成原本流畅的音频流出现时间上的断裂?当然,现在的数字播放软件都会对播放的音频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缓冲,这段缓冲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错误重传数字信号造成的听感上的割裂。但缓冲机制也有是限制的,不可能进行无限时间的缓冲。因此,当用户使用的数字线缆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时,大量的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重新传递,结果就会造成整套音响系统在音质上的损失。
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说了那么多,我相信HIFI发烧友们已经对线缆是否会对音质造成影响有了基于理论的看法。不过,光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明显是纸上谈兵。要正确看待线缆是否会影响音质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
通过以上篇幅的理论知识,我们反复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出错概率”。线缆对音质的影响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虽然说没有100%传输不出错的线缆存在,但是通常家庭环境使用音响设备时,通过线缆传输时出错的那些信号出现的概率有多高,当高到什么程度时,才会被我们的耳朵听出来?这些问题才是每个HIFI发烧友判断是否需要购买高档线材的真实依据。
很遗憾,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恐怕很难。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在没有专业仪器和专业软件进行测试与测量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出确切的数据。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分享一点过往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往往是宝贵的,也是实用的。一般来讲,模拟信号线相比数字信号线更值得升级。如果你对线材情有独钟,而预算又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对模拟线进行升级。相比模拟信号线,数字信号线请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且尽量选择长度适合的数字信号线,因为线缆的长度越长,信号衰减就越严重,受到周围电磁干扰的面积也会越大。
在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些“奢侈品级别”的发烧线材。从微观层面来讲,线材的用料越是豪华,对信号的“准确传输”就越有利。而线材的用料豪华却是没有上限的,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口袋里的“米”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某个HIFI发烧友的资金非常充裕,数千人民币甚至上万人民币的线材随手一挥就能收入囊中,那么他完全是有理由来把玩这些高级线材的。不过,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个每月收入在几千人民币到几万人民币不等的工薪阶层,其实没有必要追求这些“奢侈品级别”的线材。把手头的闲钱花在升级其他音响设备上会是一个更优的策略,你得到的音质提升也将更为显著。